英特尔理财产品实锤?用了三年的CPU居然涨价了
离第十代酷睿系列处桌面级理器正式上市时间的越来越近,第九代酷睿的价格也趋于稳定,以千元价位热门的酷睿i5-9400F为例,它在某宝的散片价格降到千元出头已经有些时候了。
这也比较符合消费级电子产品的价值规律,更高性能的CPU以同样价格上市后,上一代CPU处理器降价也合情合理,但是对于部分英特尔家的处理器来说,这个规律似乎不太适用。
1、从更换CPU说起,用了三年居然还能免费升级
如果不是重度极客(jia li you kuang),普通DIY爱好者更换CPU的周期一般在三到四年之间,换代了三四次的整体性能提升幅度再怎么挤牙膏都有50%,理论上旧款处理器在这期间掉价50%以上也非常合理,但是许多朋友在手机升级时才会发现,自己手上用了几年的CPU居然没怎么掉价,居然还可能略微涨价?
以我最近刚换掉的酷睿i5-7500为例,这枚在17年3月从线下电脑城以1050元的价格购买的散片,如今在淘宝的售价竟然高达1070元(哈哈哈哈哈),虽然英特尔桌面级市场的主力早已从第七代酷睿变为第九代酷睿,但这款处理器在三年后售价居然还涨价了,销量还不算低,完全没有按普通电子产品的价格曲线走。
售价的坚挺也体现在回收价格价上,在我以1199元的价格购买一枚酷睿i5-9600KF散片后,手上的酷睿i5-7500被商家1010元的价格回收,而这个价格已经可以在该店铺买到一枚酷睿i5-9400F的散片,通过给主板刷入魔改BIOS和屏蔽针脚,手上的Z170主板可以直接给新CPU使用,暂时还不需要额外的升级成本。(可以简单理解成用i5-7500可以换一个i5-9400F,多了俩核,频率还更高了)
顺利超频到5.0Ghz稳定使用的i5-9600KF算上屏蔽贴、CPU回收邮寄等费用,升级总花费在210元左右,却换来了高达75%的性能提升,而选择酷睿i5-9400F更是约等于零成本提升50%的性能,如果选择“降级”到B0步进的酷睿i3-9100F更是连屏蔽贴的成本都可省下,甚至是等于倒贴500块让你提升10%左右的性能,这对老司机来说简直不要太爽。
而在某宝查看和咨询了近几代英特尔主流处理器当前的价格后,发现这种“福利”还大规模存在于第六和第七这两代酷睿系列的i5和i7处理器中,四年前的酷睿i7-6700K现在还能买到1500元以上,三年前的酷睿i7-7700K更是轻松卖到2000元以上。它们的性能放到现在虽然还算主流,但跟如今同价位的新产品相比已经落后一大截,DIY玩家可以轻松实现零成本甚至“赚倒贴”升级到性能更强的新一代处理器。
要成为理财产品,会挤牙膏还不够
虽然英特尔近年来经常被大家吐槽为“挤牙膏”,但是老产品在市场上“坚挺”的价格却足以证明它的实力,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处理器凭什么在上市多年后依然可以站稳价格,成为大家口中的“理财产品”呢?
①极高的市场保有量(尤其是主板)
英特尔如今在桌面端的主力产品为第九代酷睿,第八代也有不少全新盒装在售,被称为“理财产品”的主要为六代酷睿和第七代酷睿,而从CPU Benchmarks公开的数据可知,在这两代酷睿系列处理器的主力销售期内(2015年Q4~2017年Q1),AMD的市场占比正处于最近十多年来的最低点。
那时AMD正处于锐龙系列处理器推出前夕,旗舰产品还是FX推土机系列,虽然在核心数和线程数上优势明显,但是受限于制程和架构设计等因素,该系列产品虽然跑分表现不俗,但是却有发热大和单核性能功效比太低等缺陷,游戏表现更是一言难尽,在当时的CPU天梯图中,英特尔在中高端市场更是一骑绝尘,AMD这边真的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而在入门级和主流市场,AMD的主力产品为APU,虽然拥有性能不错的GPU,但综合表现上落后英特尔不是一点半点,即便在现在,千元以内CPU的市场依旧牢牢掌握在英特尔手中,CPU单核性能的大幅度落后也让AMD不适合玩游戏的论调推向高潮。
由于英特尔在当时的全方位领先,直接导致这两代CPU拥有非常夸张的保有量,尤其是作为出货量主力的入门和主流中端市场,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不管是DIY装机还是OEM整机,多数用户购买电脑时只认准英特尔的CPU,巨大的市场保有量带来的升级需求和市场存量可以很好地托住市场价格。
②牙膏挤得好(二代~七代酷睿)
除了保有量大外,英特尔“挤牙膏”的实力也是导致了旧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从第四代酷睿系列开始不按自己的“Tick-Tock”节奏走,每一代CPU在绝对性能上提升都不够明显,但主板兼容上最多只能兼容两代处理器,而魔改主板具有一定风险性,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完成,对于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来说,要升级CPU就需要连带升级主板。
而近几代芯片组升级的新特性(如傲腾、雷电3等)对绝大部分用户来说都不是刚需,部分用户在升级主板时可能还需要升级内存,加上隔代之间性能差异不大,买个主板的价格远不如换一个更高端的同代处理器来得实惠,消费者自然也缺乏跨代升级的动力。
牙膏挤得太好也导致这旧款处理器在短时间内不会落伍,即便是隔了两代的产品(如i5-8400和i5-9400)在性能综合差异上一般不会超过30%,而同代更定位的产品放到2020依旧能满足主流应用,参考台式电脑用户的升级换代周期,目前离第六代和第七代处理器全面换代还非常遥远,而i7级别的产品再战三年更是不成问题。
③支持旧系统(Win7)成最大竞争力
对上一代操作系统的支持也是这些“理财产品”可以如此保值的重要原因,虽然Windows10已经成为当前最主流的台式电脑操作系统,但已成经典的Windows7操作系统依旧拥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但微软为了促进用户整体向新系统Windows10过渡,从英特尔的第八代酷睿处理器和AMD的锐龙系列处理器开始就不能用常规手段安装Windows7。
而英特尔与AMD两家都不再为Windows7提供完整支持,在驱动层面直接取消对旧系统的支持,在新平台上安装Windows7需要一些特殊手段和非官方驱动,新处理器在这方面远不如原生支持Windows7系统的第七代酷睿和之前的处理器。
这种情况在XP向Windows 7/Vista时代过渡的过程中也出现过,微软也使用过类似的手段来限制新硬件用在旧系统上,即便新系统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在硬件兼容性上也有优势,但是许多人还是更习惯使用旧系统,而参考XP被替代的历史,Windows7的生命周期还远没结束。
这也导致Windows7的装机需求一直都没有中断,现在还有不少朋友在装机时主动要求安装,第六代和第七代酷睿系列作为最后两代原生支持Windows7的处理器,市场需求自然一直存在,加上100系列和200系列主板买少见少,旧平台的用户更加不愿意整体升级到新平台,而这两代处理器早已停产,市场上基本没有全新产品,基本上都是拆机或者二手渠道回收而来,在商家大量且持续的收购和卖出下,这两代CPU的价格能一直托在高位也就不奇怪了。
④品牌溢价加持
英特尔在CPU市场的状况跟苹果在手机市场类似,不管最近几款的产品性能,当代产品再怎么降价,二手市场的保值率就是比竞争对手高出一截,作为唯一竞争对手的AMD在保值率上的表现就比较尴尬了。
虽然第三代锐龙在性能和综合表现在上有了非常长足的进步,实现了对第九代酷睿的追平甚至反超,但是价格在上市不久就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而二代锐龙在三代锐龙大规模上市后价格也迅速出现大幅度下跌,以R5-2600为例,在第三代锐龙出来前搭配普通的B450主板价格差不多要1700左右,而在R5-3600上市之后不久,同样的板U套装就迅速下降到1300元左右,虽然短期内可以占有更多市场,但是长远来看对自家产品的定价非常不利。
此外AMD非常“良心”地在这几代锐龙上做到主板与CPU间的夸代兼容,加上前两代锐龙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通病,消费者在升级时完全没必要考虑同一代更高级的处理器,也不存在支持Windows7等优势,加上AMD的这几次升级换代过于良心,每一代的性能差异非常明显,大家纷纷选择最新一代产品,导致旧产品价格迅速下跌,在二手市场也几乎无人问津,自然也就没什么保值率可言。
虽然AMD在推出锐龙系列之后大受欢迎,市场占有率也迅速回升,但就像Windows7拥有大量忠实用户一样,英特尔阵营也拥有大量忠实用户,特别对于许多普通消费来说,庞大的市场保有量让英特尔这个品牌得到极大的信任,就是选择的原因。
总结
最后小结一下,CPU的保值率是品牌的市场保有量、产品力、定价策略和品牌价值的综合体现,英特尔如今的一批“理财产品”更多是得益于上一个CPU升级周期(3~4年)前在市场份额上的优势,加上出色兼容性和市场定价策略,一同保证了这些旧处理器的保值率,为其赢得“保值”的良好口碑。
而AMD在Zen2架构的锐龙系列出来后虽然获取了不少市场份额,但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来说,英特尔短期内依然会是升级旧平台最省钱省事的选择,英特尔多年建立的口碑和保有量上的绝对优势,不是AMD可以靠一两代产品轻松扳回来的,这也是AMD在产品力上来后价格依旧没法定得太高的原因,买英特尔=保值这一情况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 上一篇:增减挂钩项目施工合同 [2020-04-28]
- 下一篇:入门级CPU性能大增,i3-10300/R3 3300X跑分流出 [2020-04-27]